Z6·尊龙凯时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合作成功实施了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一创新技术的推广标志着该医院在微创治疗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将为更多先心病患者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患儿小雨(化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被发现有异常。在心脏听诊中医生注意到了杂音,后续的心脏彩超显示右房室及肺动脉径线增大,同时发现房间隔中部有55mm的回声中断,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尽管小雨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的异常分流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等问题,正如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温中源博士所说:“缺损虽小,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越早干预越能避免未来不可逆的损伤。”
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数儿童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和乏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提供的指导意见也强调,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即使ASD大于5mm且无症状,早期进行干预仍然能有效降低成年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在传统微创治疗中,金属封堵器由于不可降解,可能在患者体内永存,并引发组织压迫和血栓等长期并发症。然而,新一代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同时,能够在完成封堵后被体内吸收,无任何残留,从而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儿童的长期健康。
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特别邀请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在手术中,通过超声引导,采用经胸小切口的方式,将可降解封堵器精准送达病变部位,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放射线辐射,大大增强了患儿的安全性。
这种纯超声引导的技术优点在于能实时、动态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封堵器的位置,确保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零射线”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医生和患者受到辐射的风险,特别是对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加安全。经胸小切口的方式,不仅操作时间短、精准度高,而且不受外周血管的限制,更加适合低龄儿童。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在完成“临时桥梁”作用后,能够被人体完全吸收,缺损也会由自身组织逐步修复,消除了金属封堵器带来的长期并发症风险,确保了儿童心脏的健康生长。这次可降解封堵术的成功实施,充分体现了医院在“微创化、精准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上的坚持。
Z6·尊龙凯时与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合作不仅是对先心病治疗标准的重新定义,更是公立医院在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方面的重要贡献。让每一颗心脏都能轻盈跳动,为实现健康中国梦贡献力量。